时间:2022-10-02 05:48:27 | 浏览:1021
编者按:
4月18日至19日,省委书记楼阳生到驻马店市调研时指出,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,在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中展现新作为、取得新成绩;赋予驻马店“一个中心、七个新作为”的使命担当,为驻马店未来发展标定了历史方位、战略方向和实践路径。
从目前我省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看,形成了以国家中心城市郑州为龙头引领,洛阳、南阳省域副中心城市为协同发力,驻马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等为重要支撑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,驻马店在全省发展中的层级更加重要、能级更加彰显、量级更加突出。
驻马店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是现代化河南建设的一件大事,备受各方关注。驻马店对此有何认识和思考?驻马店的优势和机遇何在?具体的战略谋划和实施路径是什么?日前,本报记者专访了驻马店市委书记鲍常勇。
“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是省委赋予的光荣使命任务,饱含着楼书记的深情关怀嘱托,更是我们必须坚决扛起的重大责任担当。”驻马店市委书记鲍常勇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驻马店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,既是完善河南现代城镇体系的战略举措,也是培育多极化增长引擎的内在要求,将带来城市功能、地位和能级的大跃升,为全面推进现代化驻马店建设明晰了战略定位、目标方向和方法路径,令我们备受鼓舞、倍感振奋。
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,驻马店有何优势?
驻马店地处华夏历史文明核心圈,享有豫州之腹地、天下之最中的美誉。鲍常勇介绍说,驻马店厚重文化历久弥新,盘古文化、嫘祖文化、驿站文化、车舆文化等璀璨夺目,法家代表人物韩非、天下第一相李斯、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等人才辈出,被誉为“小延安”的确山县竹沟镇是原中共中央中原局所在地。区位交通持续提升,是郑州、武汉两个国家中心城市之间的重要节点城市,京广铁路、京深高铁2条铁路纵贯南北,京港澳、大广、新阳、沪陕等7条高速,106、107、328等6条国道穿境而过,许信、上罗、沈遂高速项目进展顺利,区域综合交通枢纽正加快形成。资源禀赋得天独厚,生态资源优势突出,有大中小型水库186座、大小河流100多条,林木覆盖率34.9%,PM10、PM2.5年均浓度和优良天数三项指标始终稳居全省前列,打造了“六山四湖”“两馆一站”“两城一寺”旅游名片,天蓝水碧、地绿山青的生态宜居城市魅力不断彰显。后发优势日益凸显,素有“中原粮仓”“中州油库”“芝麻王国”美誉,有10个全国产粮大县、8个油料生产大县,常年粮食总产160亿斤以上,其中小麦总产占全国的1/27、全省的1/7,正阳、平舆、泌阳分别是全国花生、芝麻、香菇生产第一大县,全市9个县为全国畜牧大县、全国生猪调出大县,肉、蛋、奶产量和猪、牛、羊、禽饲养量保持全省前列,拥有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和中国(驻马店)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两大高能级平台。
鲍常勇说,2021年,驻马店全市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,多项经济指标迈入全省第一方阵。工业基础更加牢固,培育壮大了装备制造、食品加工、生物医药、现代化工、服装制鞋、绿色建材、节能环保、户外休闲、新能源电动车九大产业集群,产业链供应链优势逐步凸显。创新发展活力涌现,“院士经济”品牌叫响全省,“防水院士”王复明、“花生院士”张新友等19名院士、2名中原学者、302名博士,正全力赋能驻马店“换道领跑”。今年以来,我们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,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,发展的动力活力充沛强劲。
为什么说驻马店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?
放眼中国看驻马店,立足河南看驻马店,鲍常勇说,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,我们拥有难得的发展机遇。比如,我们已连续成功承办24届中国农加工投洽会,中国(驻马店)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正在加快建设,集群式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更加明显,“国际农都”开题破局,“中国药谷”由无到有,与中国通用、美国通用医疗合力打造中国医药创新基地蔚然成势,与江苏产业研究院合作建设原料药“超级工厂”项目如火如荼,知名药企纷至沓来,这些为解决事关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、根本性、长远性重大问题提供了战略平台。
鲍常勇介绍,从全国看,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、粤港澳大湾区等发达地区腾笼换鸟速度加快,为我们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机遇。从全省看,加快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、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、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,有利于我们加强开放通道和开放平台建设,推动优势特色产业集约化、集群化发展。在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,驻马店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,比如工业经济体量较小、统筹城乡发展任重道远等等,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解决。
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,驻马店如何谋划实施?
鲍常勇表示,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认真落实省委楼阳生书记调研驻马店时的讲话指示要求,锚定“两个确保”,实施“十大战略”,紧扣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目标,重点在“十个着力”上聚焦突破:
着力扬农业优势。坚定扛稳粮食安全重任,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、现代种业发展、优势特色农产品打造、畜牧业结构优化、农业功能拓展“五大行动”,以“国际农都”和中国(驻马店)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为载体,加大与知名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对接洽谈力度,大力发展畜禽屠宰和深加工,加快打造“全链条、全循环、高质量、高效益”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,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160亿斤以上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2200亿元以上。
着力补工业短板。坚持项目为王,做好延链补链强链“三篇文章”,加快“三大改造”步伐,大力推进“中国药谷”建设,持续壮大食品加工千亿级产业集群,加快形成生物医药500亿级,装备制造、服装制鞋300亿级,现代化工、绿色